家住铜仁路 (二)安仁邨

          上海滩,像铜仁路安仁邨迭恁每幢楼拥有一个200多平方米花园的洋房为数不多,安仁邨算得上花园洋房中的佼佼者。

安仁邨每幢楼拥有一个200多平方米花园(图中可见红瓦房顶,鹅黄拉花墙的三层楼房前植有绿树的花园)

          日里,铜仁路安仁邨的两扇铸花(fer forgé gates)大铁门像两只巨臂挡开外界喧闹,庇护着安仁邨这一小片闹市中心的谧谧绿洲。

铜仁路安仁邨(90弄)

           弄内三排红瓦房顶,鹅黄色拉花水泥墙,三上三下的花园洋房气派不凡。各家花园里的腊梅、翠竹、枇杷树、夹竹桃互不相让,淘气地将枝枝叶叶伸出墙外;爬满围墙的深红,浅黄,玉白色攀墙蔷薇、淡雅清高的紫藤花、暗香浮动的金银花,竞相开放争艳斗美,时不时探出墙头“show”一下。跨进铸花大铁门,一眼望见杲杲熙阳沐浴下的楼房,树影婆娑遮荫下的弄堂,顿觉脱离混浊尘寰,身临世外桃源。

誉为中国摩根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上海商业银行创办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

          安仁邨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出资建造,是享誉“中国摩根”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上海商业银行创办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为银行高层职员之福利实施的项目之一。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早年留学美国著名常青藤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思想西化开明。按照陈光甫授意,安仁邨楼房以一幢一户独居的三上三下西式花园洋房规格设计,楼与楼之间由车库隔开 ,是标准西式maison individual par garage。十栋楼房外表相似,内部结构有四种不同式样,但基调一致:一楼是客厅、餐厅、书房、厨房、客人卫生间,厨房后面是小天井和佣人卫生间。客厅和餐厅由一扇洞门隔开。餐厅靠厨房一侧墙安嵌一排上为玻璃装饰柜下为拉门式餐具柜,中间有一个可开启的传递菜肴的Pass-through(传菜窗)的餐橱(built-in cupboards)。

           安仁邨的厨房宽敞,分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是配菜室,靠客厅一边是一排碗柜,中间是传菜窗;从上面部分走下两级阶梯是下面部分——厨房烹饪间,有水池和准备菜肴的案桌、橱柜与安放煤炉的地方。那时铜仁路没有煤气管道,靠煤炉炒菜煮饭。厨房一角有一只高近两米,直径约一米的供整幢楼热水的锅炉。全上海的花园洋房恐怕只有安仁邨的每栋楼有热水锅炉。这是陈光甫特地关照安装的。陈光甫要求每位高级职员像西方国家白领一样,每天沐浴更衣,衣冠齐楚进办公楼工作。厨房地面由白色马赛克铺成,周边镶一条米黄色的磨石子(terrazzo)花边。

地板蜡

           餐厅、客厅、卧室及其他房间的地板统统都是细长优质柳桉木条铺成的打蜡地板。最早,各家自己买地板蜡打蜡。后来,不知为何,商店不再出售地板蜡。国家为保护安仁邨的地板,由房管所派工人定期到各家各户打蜡,即便在三年自然灾害年代也没有停止,不过,用的地板蜡都是黑龊齪的下脚蜡。

一个约20平米的comble 或 attic——俗称“箱子间”的储藏室

           餐厅和客厅各有一扇French window (法式落地钢窗)通向一个约12平方米的 terrasse couverte(遮檐阳台)。走下阳台的三级阶梯便来到一个中间草坪四周花坛围绕,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花园。阳台阶梯边是一条由方形石板铺设而成,通往汽车间的小径;二楼两间朝南房间,这两间房间的落地窗外是一个约12平方米的balcony(阳台),一间朝北房间,一间装有铸铁搪瓷大浴缸、洗面缸、抽水马桶的大卫生间;三楼的格局与二楼基本一致,只是仅一间朝南房有阳台。三楼上面是一个约20平米的comble 或 attic——俗称“箱子间”的储藏室。三楼楼梯顶头一扇小门外是一个约12平方的晒台,这是根据中国人喜欢晒衣服,吸取中国石库门房子的实用性特地设计的,是唯一不同于外国洋房之处。 一楼与二楼,二楼与三楼的扶梯拐弯处各有一间约12平方米的亭子间。

汽车间的大门是下面安装一排轱辘的推移式木门

           楼外与邻家相连的汽车间约15 平方米,可停放一辆汽车。汽车间的大门采用下面安装一排轱辘的推移式木门,开启或关闭时只需轻轻推拉即可,当然不如现今遥控启动门轻便。车库内有个洗车用水龙头。

           安仁邨弄堂口有一栋带厨房、卧室和卫生间的小平房,这是供安仁邨门卫居住的房子。看门人老王和他的妻子老王嫂嫂住在那里。老王还负责打扫弄堂和弄堂外面,砌在墙内的一只供安仁邨居民用的垃圾箱。

           没有车辆进出时,安仁邨的两扇铸铁大门紧紧关闭,只开其中一扇大门上供人进出的小门。 晚上10点钟敲过,老王把这扇小门锁上,晚归者或外出者需按电铃请老王开门。

           安仁邨各家家教严格,小孩都在自家屋里或garden里白相,不允许“野”到弄堂里去,安仁邨里总是静悄悄的,只有几个佣人在后门口拣菜、剥豆、聊天。

           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馆)建造后,常常举行展览会,铜仁路热闹起来,来往行人增多。外面再热闹,与大厦一篱之隔的安仁邨颇有荣辱不惊的绅士淑女气度,始终保持其安逸祥和的氛围。

我家园中有棵高高的腊梅

       

           安仁邨与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馆)之间原先由一排涂黑柏油,约四米高竹篱笆墙隔开,建造中苏友好大厦时保留了篱笆墙。细竹子编成的墙篱笆比呆板的水泥墙有情调,紫藤,蔷薇,金银花,牵牛花攀盘其上,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的绚丽。

           逢中苏友好大厦乃至后改名为上海展览馆举行食品展览会、服装展览会、轻工业品展览会时,安仁邨的居民如果参观完毕想到别处逛马路,又不想拎着塞得满满的大包小包到处跑,可以把所购买的东西从墙篱笆的缝隙塞给家人;在没有信用卡的年代,碰到身边现钞不够时,还可叫家人将钞票从墙篱笆缝隙塞过去,交关方便;举行食品展览会时,墙篱笆的缝隙更加派用场,想品尝食品糕点新产品,何需兴师动众全家出动,派一个人去买,其余人在家摆好桌椅碗筷,等食物从墙篱笆大缝隙中塞过来,全家适适意意,笃笃悠悠在家里享用刚刚出炉,火热滚烫的糕点小吃,不必像其他参观者站在展品柜台边急猴猴狼吞虎咽,一不小心油渍还会弄到簇簇新的衣裳上,十分败兴。

爹爹爱种月季花

           1972年1月3日黑格访华前夕,为安全起见,大兴土木用三个多月左右时间砌起四、五米高的水泥墙取代了篱笆墙。篱笆墙的“方便之窗”从此永远消失。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