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铜仁路(一) 铜仁路又变了!
前言:
最最关心涉及铜仁路的消息,这是我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前两年 《新民晚报》报道,铜仁路一旁的安义路有了“安义夜巷”;最近又报道铜仁路另一旁的工业展览馆(原中苏友好大厦)的围墙拆除了,让“市民可以零距离观赏这一建成于1955年的上海著名地标建筑,在其开放空间漫步、阅读、休憩”。铜仁路安仁邨(90弄)2号,原先我家的餐厅又脱胎换骨,从原先的男士皮鞋店BespokeFun 变成“Manner Coffee (铜仁路90咖啡馆)”。
铜仁路变化真大,迫使我不得为我的Memoir加个前言。
以下是我2017年回沪探亲后写的《家住铜仁路》系列。
……
回上海,总归要去铜仁路,这是我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但,走到南京西路上海展览馆附近,随便哪恁寻不到铜仁路,呒么走错啊!马路对面的郭氏豪宅,旁边展览馆也勒嗨,这条小马路肯定是铜仁路,可是,左看右看不像我记得的铜仁路!
铜仁路变了。阿拉小辰光的铜仁路不是迭恁嗰!
铜仁路上慈厚南里和北里的石库门居民区在推土机的隆隆声中夷为平地,从上海版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摩天碍日的嘉里中心(Kerry Center)和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Jing An Shangri-La)。
上海展览馆外的冬青树篱笆墙不见了,灯红酒绿的酒吧也不见了—— tout est disparu,从北往南开出一排几乎侪用洋名字的时尚餐馆商铺:Bloom、Vizi Ristorante、Cassina、The Backroom、Mellower Coffee、铜仁路88、豚王日本餐馆、Mill de Lin、el ibérico……。新种植的法国梧桐已窜得老高,尽管枝干尙不盈握,挺拔地排列在马路两边迎送来往行人车辆。树荫下,三、四位gentlemen悠闲地坐在鲜花点缀的Mellower Coffee露天雅座喝咖啡聊天,意境绝不亚于巴黎的Café de Flore,间或有几位穿着入时的女士款款而来步入Cassina……。
有意思的是,靠近安义路的酱园店旧址上开了一家 “Tous les Jours”,听上去蛮符合原先酱园店供应每日—— “tous les Jours” 必需品油盐酱醋的宗旨。
马路对面安仁邨(铜仁路90弄)2号沿街的墙被凿破开店,门楣上挂着BespokeFun招牌,橱窗内陈列着几款弹眼落睛的新潮男式皮鞋。我身不由己地跨了进去,懝瞪瞪呆立那里,傻乎乎地打量着这爿鞋店,女店员见状迎上来招呼:
“想看看皮鞋?我们这里的皮鞋都是老师傅手工缝制的,质量上乘,款式前卫……。”
伊用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介绍,听上去冰冰冷,不像回到上海。
伊哪里晓得这里原本是阿拉屋里吃饭间(餐厅)一角啊!
店内陈列皮鞋玻璃柜的地方原来是一排柚木镶边,带玻璃柜的嵌入式餐橱——built-in cupboard,中间一层设有可将菜肴直接从厨房传入餐厅的“传菜窗(kitchen-pass-through window 或简称为pass-through)”。朝南的落地玻璃门(French window)已被一堵墙封住,当然也呒么落地窗帘了。
这里,我们姐弟几个曾围在餐桌边看姆妈包馄饨,做春卷、八宝饭、豆沙松糕、宁波猪油汤团……;这里,我们跟在姆妈后面吵着要吃笋丝肉丝雪里蕻荞麦蒸饺;这里,我们缠着姆妈要吃弄堂外面叫卖的桂花甜酒酿,油氽臭豆腐,拉着姆妈去爆炒米花年糕片;这里,我们捉迷藏、办家家、抢玩具,吵闹得屋顶塌,姆妈头脑发胀……。落地玻璃门一角原是我“盘夜猫猫(捉迷藏)”的“宝地”。女小囡中我最小,姐姐们藏好后叫“好喽”,我还不晓得藏哪里好,匆匆忙忙往落地窗帘后一钻,每次都钻这个地方,懝板算,每次我总归第一个被捉出来——我真是个戆头戆脑的鸵鸟——阳光照射进来,清清楚楚地暴露了我在窗帘后的身影,我还戆徒兮兮认为自家“盘”得交关好!
这里,我度过多少美好的时光,这里,承载着我多少甜蜜的童年记忆!
安仁邨以北沿街的简陋平房拆除了,新建的奶黄色楼房是敬华艺术空间,透过玻璃橱窗看到里面陈列了不少国画作品。画廊前的花坛替代了以往每天早上“街道上人家”摆的“马桶仪仗队”,令人不甚宽慰。
铜仁路小学不见了。原先小学操场领操台的地方建了一家Yun Italia (云意)餐馆。铜仁路现已成为商贸中心,居民寥寥无几,小学大概也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南京西路以南的铜仁路,除安仁邨之外,马路两边的小学、房子、弄堂、酱油店、烟纸店、杂货店统统不见脱了!铜仁路变了,可记忆中的铜仁路越发清晰,越发令我怀念!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