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之夜,情侣之宴

     

            雨季来了。

rainstorm (2)

大暴雨要来啦!

          非洲的雨来得迅猛,名副其实的暴风骤雨;非洲的雨来得乖巧,掐着钟点守时而来,通常比前一天早来两小时左右——今天若是下午三点下雨,明天下午一时乌云便在天边堆积起来,垂下一条条灰蒙蒙的“云脚”或“雨云”——那不是云,是远处倾泻而下的大雨。大街小巷上,原先慢悠悠行走的人们一见“云脚”开始“踢踢踏踏”急促小跑起来,人们手忙脚乱地收拾晾晒在院子里的衣物。“云脚”慢慢逼近,先来到的雨点噼噼啪啪在泥地上打出一个个凹点,一会儿瓢泼暴雨铺天盖地席卷整个天地,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连根拔起,屋顶瓦片乒乒乓乓吹落掉地,油毛毡被狂风卷起像碎纸片一样在高空急速旋转……。

rain cloud (2)

远处“云脚”垂下来了!

           这样的天气,白蚁又来了,人们兴奋地捕捉,活生生地撕下白蚁的翅膀,将蠕动的虫子塞入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我怕朵拉他们热情地邀请我活剥生吞他们捉到的白蚁,没敢回家。

eat termites.1 (2)

雨季美食——活剥生吞尝白蚁(termites)

           恰逢周四,等雨稍微小些,叫上一位男同事,开车到附近的埃罗尔勋爵饭店(Lord Erroll Restaurant)去享受“Date Night(约会之夜)”的特殊待遇。

           埃罗尔勋爵饭店和内罗毕许多高档餐馆一样,逢周四为情侣提供“Date Night(约会之夜)”特殊招待——情侣两人用餐,女士享受免费晚餐与服务,即两人用餐,只需付男士的用餐费。久而久之,即使不是情侣,只要是男女一对前来用餐,饭店只收男士的用餐费。获此信息,我们毫不客气地“put it to practice(付诸实践)”,周四午餐时开始“拉郎配”,寻男伴,一下班成双结对去“Date Night(约会之夜)”享受一番。

the restaurant

埃罗尔勋爵餐馆

           埃罗尔勋爵饭店坐落在内罗毕郊外,联合国非洲总部附近的外交官与肯尼亚高层富有阶级(the upper crust of the society)居住的upmarket  residential area(高档住宅区)润达社区 (Runda neighbourhood)。进入埃罗尔勋爵饭店大院,涓涓小溪将来客引领到从假山上端倾泻而下,流光四溢的小瀑布边。瀑布下面一汪清池,菡萏丛中金鱼穿梭戏水,水池一侧,通往餐厅的卵石小径两边绿树葳蕤,繁花争艳,宁静的田园氛围,使人忘却尘世的烦琐。

restaurant (2)

埃罗尔勋爵餐馆内景

           埃罗尔勋爵饭店的餐厅很宽敞,两米宽的大壁炉里,橘黄色的火焰舔着干枯的松木枝噼噼剥剥作响,弹奏三角钢琴的男士用浑厚的男低音深情地演唱非洲民歌。如遇天晴,霞晖从房顶中央五彩缤纷的彩色玻璃天花板斜洩进一束束万花筒般不停跳跃的柔光,屋内的一景一物立刻有了生命,变得活泼起来。

the bar 1 (2)

埃罗尔勋爵餐馆酒吧的鸡尾酒不错

the bar (2)

埃罗尔勋爵餐馆酒吧

           餐厅边,Josslyn Hay Lounge英式酒吧四周桃花心木的嵌壁上挂在一两幅精致的油画,英式古董家具给人一种置身于维多利亚时代私人书房的感觉。酒吧只能容纳14名客人,需事先预约。

errol (2)

埃罗尔勋爵(Lord Erroll)

           在埃罗尔餐馆喝下午茶,或晚餐,或举行party一直是我的选择。一天,看到有关埃罗尔勋爵谋杀案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埃罗尔勋爵( Lord Erroll )还是位有故事的人物。

          1941年1月24日凌晨3时左右,内罗毕郊外内罗毕路与恩贡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枪杀案。被害者正是年仅39岁的埃罗尔勋爵。

           埃罗尔勋爵贵族出身,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是位标准的“lady-killer”。埃罗尔勋爵生性轻浮,喜欢沾花惹草,一位标标准准 的casanova,还专找有夫之妇淫荡作乐,是内罗毕臭名昭著的登徒子。此案发生在埃罗尔勋爵送其情妇回家之后,因而该情妇的丈夫布劳顿爵士自然被作为天字第一号嫌疑犯拘捕审讯。  

           蹊跷的是,

Jock Broughton and his wife Dianna, Lord Erroll's mistress

布劳顿爵士及其妻子戴安娜·布劳顿,后者是埃罗尔勋爵的情妇(Jock Broughton and his wife Dianna, Lord Erroll’s mistress)

Diana Broughton (2)

布劳顿爵士的妻子戴安娜·布劳顿,内罗毕第一美人

           1)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实头号嫌疑犯布劳顿爵士是杀人凶手,然而,布劳顿爵士无罪获释后居然自杀了;

           2)作案现场没有一丁点作案的蛛丝马脚,显然,凶手是经过特种专业训练的老手;

           3)让人吃惊的是,事发后,近十位埃罗尔勋爵的“亲朋好友”相继莫名其妙地或“自杀”,或“病亡”,或“意外身亡”。这些神秘死亡者包括同埃罗尔勋爵一样,有机会接触绝密文件,了解二战 “丑恶秘密”的莫因勋爵、洛锡安勋爵(1940年)、罗瑟米尔勋爵(1940年)、哈里奥克斯爵士(1943年)和离任(1940年11月)六个月后死于“癌症” 的前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涉及该案的两名特工之后也在“执行任务中“殉职”。

           4)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案发37年后,埃罗尔勋爵的独生女戴安娜·埃罗尔伯爵夫人于1978年5月16日突然身亡,没有公布死因。

picture of Diana Denyse Hay, 23rd Countess of Erroll (2)

埃罗尔勋爵的独生女戴安娜·埃罗尔伯爵夫人(Diana Denyse Hay, 23rd Countess of Erroll)于1978年5月16日突然身亡,没有公布死因

Sir Jock Delves Broughton (2)

布劳顿爵士及其妻子戴安娜·布劳顿

           这起发生在1941的未决命案疑团重重,扑朔迷离,随着年月的推移不但没有渐渐淡化,反而疑点越聚越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了肯尼亚白人圈和英国民众饭后茶余常常谈论的“whodunit(谁干的)悬案”。

posrer for the white mischief (2)

《白色恶作剧》电影广告

           1987年该案以电影《白色恶作剧》的形式搬上舞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和希望了解真相的愿望。

erroll 1 (2)

《埃罗尔勋爵的生与死:快乐谷谋杀案真相》(The Life and Death of Lord Erroll: The Truth Behind the Happy Valley Murder)封面

                                      之后不久,一名自称参与谋杀案的英国秘密情报局(SIS,即MI6,俗称军情六处)海军高级指挥官得知自己患了绝症,良心发现将谋杀埃罗尔勋爵的行动,内部称为“Operation of Highland Clearance (高地肃清行动)的过程一五一十告诉其同事托尼·特拉福德(Tony Trafford)。托尼本着还原历史的责任感,把这些重要资料汇编整理了一份足足100多页的纪实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几经转手传到作家Errol Trzebinsk手中,一本揭示埃罗尔勋爵谋杀案的书《埃罗尔勋爵的生与死:快乐谷谋杀案真相》(The Life and Death of Lord Erroll: The Truth Behind the Happy Valley Murder)由此付梓出版。2000年英国著名报纸The Telegraph上发表了More Mischief Making一文,介绍了此书。

            时隔77年后的今年,2018年4月30日,又有一篇题为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about WW2)的文章见于报端。该文指出,埃罗尔勋爵案不是情杀而是谋杀,因为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幕了解太多。

             这些文章与材料指出,埃罗尔勋爵办事稳妥,不但讲一口娴熟的法语和德语,还具有如同“照相机”一般的记忆力。1920年至1922年,埃罗尔勋爵在英国驻德国大使馆工作,在英国驻德大使埃德加·文森特·阿伯农第一子爵(Edgar Vincent, 1st Viscount D’Abernon)手下任随员,结识许多高层人物,还经手不少绝密文件,对二战的了解太多——“he knew too much about WWII”,丘吉尔对他极为恼火,咬牙切齿地下令把他“deal with (‘做了’——干掉)”。

unsolved-crimes (2)

《白色恶作剧——埃罗尔勋爵谋杀案》封面

           按照丘吉尔亲自下达的指令,三位“ Scotland Yard”的高级官员在内罗毕开会讨论“埃罗尔的命运“,而后于“1940年9月12日23时正式决定将此事交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特别行动局)处理”,特别行动局制定了“高地肃清行动(Operation of Highland Clearance )方案,做了慎密布置,参与该行动的成员竞多达100 多名,可见埃罗尔勋爵必死无疑。   

           搞特工当间谍出身   的埃罗尔勋爵本人肯定早就知道他看到的绝密文件对丘吉尔有致命伤害,早就知道丘吉尔总有一天要把他干掉。因此,尽管他在1920通过了英国外交部的考试,却选择放弃外交官生涯,到非洲去当登徒子混日子。

            那么,埃罗尔勋爵究竟看到了什么绝密文件,致使丘吉尔要动用那么多的人力资源,作如此周密安排把他“彻底做了”?事后,还有那么多人也跟着他被“做了”?

           自从看了有关埃罗尔勋爵的书籍与文章,对埃罗尔勋爵餐馆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埃罗尔勋爵不就是命毙情侣宴,情侣案?想想有点嚇兮兮。

          然而好奇心又触动我不时去那里喝咖啡,胆颤颤地听听八卦,打打寒颤,发发傻呆。

 (图片取自网页)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