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样样与时俱进
放心了,开心了。
伦敦市中心,离中国城步行三分钟,具有传奇色彩的苏豪地标(Soho icon)阿尔及利亚咖啡店(Algerian Coffee Stores)和卡米萨熟食店( deli I Camisa & Son)原定2023年1月打烊关店,在数万名伦敦人,英国人和国际友人的呼吁捐助下,保住了,得救了。
阿尔及利亚咖啡店(Algerian Coffee Stores)创建于1887年,是一爿经营了136年的老咖啡店。该店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种咖啡豆和120 种茶叶,甚至有来自澳大利亚和马拉维等国的茶叶。
这家咖啡店过去不远,马路另一边是卡米萨熟食店(deli I Camisa & Son),一家建于1929年的老店。卡米萨熟食店(deli I Camisa & Son)的三明治非同一般,深受伦敦人的喜爱。卡米萨的三明治用意大利佛卡且(Focaccia)取代一般面包片(sliced bread)。佛卡且(Focaccia)和上海羌饼非常相近:表皮都是又酥脆又柔韧的crust,内芯都是又松软又厚实的crumb。用佛卡且做三明治如同用上海羌饼夹肉,比一般肉夹馍口感好,肉夹馍少了佛卡且(Focaccia)有嚼头的crust和那海绵般的crumb,层次少了,口感削薄了,立马差了一个等级。用一般面包片(sliced bread)做的三明治更加无法望其项背。
伦敦卡米萨熟食店(deli I Camisa & Son)的佛卡且(Focaccia)三明治完全可以与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的All Antico Vinaio店的佛卡且(Focaccia)三明治媲美。
两爿老店幸存下来了,又可以买到上等好茶叶,吃到美味三明治了,开心!
这两家老店,身处喧闹不安分的卡纳比街(Carnaby Street),丝毫不为周边的骚动乱了方寸,即使在英国“动荡的六十年代(Swinging Sixties)”,任凭反核战,性解放,激进愤青的“反潮流文化革命”声势浩荡,众多老店或禁不住新潮冲击而倒闭,或跟风改头换面,脱胎换骨,而,这两家小店不声张,不浮华,不跟风,也不将小店“glam up(华丽装饰一番)”,坚定不移地恪守办店宗旨,保持传统,维护特色,“no-frills” ,终于在不断更替易主的小吃店与连锁店“丛林”中立稳脚跟,保留了一小块能够让人怀旧的“绿地” 。
两家店主都认为,发展是好事,但并非样样都需与时俱进(doesn’t need to move with the times),传统与特色需保护与保留。传统与特色是历史,是长期积累的精华,一旦失去将永远失去。凭着店主英明的远见与执着的敬业精神,这两家老店得以历经100年之久的淹蹇立于不败之地。
我也有这样经历。
回沪探亲,习惯地在家附近南京西路走走,发现四周面目全非。
原先,老家所在的铜仁路宛如南京西路中西商号的分界线:铜仁路以西的南京西路,以静安寺为中心,集聚了中国特色的商行店铺:老大房南北货商店、立丰广东土特产商店、三阳南北货商店、冠生园饭店与点心部、徐重道中药房、雷允上国药号等。而铜仁路东侧的南京西路西式餐馆,西式糕点店,西式服装店鳞次栉比:莱西饭店、沧州西菜馆、凯司令西式食品店、伍善记儿童西服、蓝棠皮鞋店、亨生西服店、西伯利亚皮货店等,铜仁路上的居民购物方向明确,路线正确:买中式物品往西,购西式衣物朝东。
而现在,铜仁路南京西路口的上海咖啡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高的钢筋水泥建筑中欣大厦(Shanghai United Plaza),往静安寺走,老大房南北货商店、立丰广东土特产商店、冠生园、大发南货店,徐重道中药房不见踪影,那里变成外国人卖羽绒服、皮大衣、名贵手表的店家,要买些条头糕双酿团当早饭,买些腊肉、干贝、香菇烧小菜,想也覅想,谈也覅谈!朝南京西路东去,泰昌、高美、伍善记、亨生、跃胜百货店寻不到了,那里恒隆广场,金鹰大楼,梅龙镇广场,全部是外国人的名表,名包,服饰店,走了一大圈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好在凯司令,王家沙还在,呒么被铲车铲脱,还好进去息息脚,填填饥。
真不明白为啥这样好的地段统统让给外国人做生意,这么多国人的便民店家统统变成卖名表、名包、金银首饰,羽绒服皮大衣的外国人的所谓旗舰店?
试问啥人三日两头买名表,名包、金银首饰,貂皮大衣羽绒服?
以前软红十丈,熙熙攘攘的南京西路现在是一座座拔地而起,冷冰冰的办公大楼,路人稀少,只在上下班与午休时间,一波又一波行色匆匆的白领赶着去上班,去觅食。晚上白领下班,商家关门,办公楼熄灯,马路上空空荡荡,静寂得令人窒息。这哪是我熟悉的南京西路啊?!
回家路上,想想南京西路几乎已找不到上海特色建筑与商家,再看看美国人设计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的上海商城也空置不少办公面积,真正胸闷!
搞不懂为啥要让外国人来瞎搞,把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变成像芝加哥,纽约那样的水泥森林。芝加哥纽约哪有什么历史,哪来什么古迹,只能弄些钢筋水泥摩天大楼,贴几块耀眼的玻璃,眼花缭乱,来遮掩其不堪入目的贫瘠。
可悲的是,建造摩天大楼的铲土机,铲去了上海的原汁原味,铲去了一切历史印记,铲去了人们与生俱有的怀旧权利,这种更新换面的代价太沉重!
欣慰的是,今天《新民晚报》刊登了同济大学荣誉教授,意大利籍设计师安东·西比克提出的“ 将烟火气留在城市”的文章。文章提倡在城市改造中保留“市井味”,”留下城市的根,让“乡愁”与“前进”共存,使人们在追逐新生事物的同时,不忘来时路。
(图片取自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