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麻球
青阳明媚,两枚法国百合作伴,一碟grandma蘸料增味,边看边吃颇享受。
突然发现,中外百姓推崇的菜肴调料都冠上姆妈,外婆,阿娘,grandma标签,比如, 外国有:grandma pizza、grandma salad、grandma lucky’s salad dressing、grandma dipping sauce;上海有:外婆红烧肉、阿娘黄鱼面、好姆妈面馆、外婆菜、……;至今呒么听到过阿爸红烧肉,阿爷黄鱼面……。千寻万寻,寻到一款意大利 Grandpa Pete’s Sunday Sauce。颇为费解,要知,大厨通常都是男士啊!这点要好好研究,眼下按计划先了解了解奶酪。
今天的文章提到瑞士人另一道将奶酪加热融化的饮食—— Raclette。
风和日丽,锦华点缀的garden party,或冰柱挂檐,炉火噼啵的室内聚会,都是Raclette翩翩登场,抢足风头的场合。
Raclette 来自法语单词,意思是“刮”。这是一道源自瑞士瓦莱州(Valais)及其他阿尔卑斯山区的特色美味。
Raclette 的奶酪一般选用较易融化的semi-hard奶酪。奶黄色,咸咪咪的Raclette奶酪加热融化后,立刻倾注在滚烫的烤土豆上,绵软的Raclette像蜂蜜,像岩浆缓缓流动,嫚嫚展开,慢条斯理漫及整片烤土豆,趁热take a small bite,奶酪丝滑柔糯,土豆松软带绵,焦香四溢,喝一口浓浓红茶或馝馞芬达酒(Fendant wine),嚼一片味鲜质韧的风干牛肉(bündnerfleisch),咬一口清脆酸黄瓜,那个爽啊,溢于言表!
看到此,馋虫早已作祟,赶紧,赶紧发信邀友,一俟天气旺暖,游园赏花,共享Raclette。
不过,我最欢喜还是Malakoff。我称其“瑞士奶酪麻球”。
Malakoff(马拉科夫)没有 fondue和Raclette名气响,名称怪怪的,一听就晓得不是瑞士名字,而是外国名字,但若你不知道 Malakoff这道瑞士菜,那你绝对不是瑞士人,而是外国人。 这道菜的名字来自马拉科夫之战(The Battle of Malakoff )。
1855年法国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骁勇善战的瑞士雇佣兵加入了法国麦克马洪将军(General MacMahon)率领的法军,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役(The Siege of Sevastopol)中,成功攻占了马拉科夫堡垒(The Malakoff Redoubt)。
Malakoff 这道菜便是攻克马拉科夫堡垒后,由来自瑞士沃州的雇佣兵发明的,因而也只有在沃州的餐馆里能享受到。
这道用磨成碎末的格鲁耶尔奶酪,加入肉豆蔻、黑胡椒。鸡蛋、蒜瓣,面粉,樱桃白兰地搓成中国狮子头大小的圆团,放入油锅深炸而成的“瑞士奶酪麻球”。称其“瑞士奶酪麻球”,因为其油炸后外皮松脆如同上海的油炸麻球,只是,麻球咬开后里面一汪滚烫滚烫的豆沙馅,而奶酪麻球里面是热气腾腾,奶香醇厚,咸鲜入味,冉冉流动的奶液,令人食后,飘飘欲仙,回味无穷。
暮春远足,沿着乡间小径,“ten thousand (daffodils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a spring dance“,来到蓊蓊橡树庇护的小食肆,凭栏而坐,俯视葡萄园,远眺莱蒙湖,品尝“瑞士奶酪狮子头”,是我每年与La Côte的约会。
除了经烹饪的奶酪外,至臻至美,独占瑞士奶酪鳌头的Tête de Moine(head of the monk—— 和尚头)是我百食不厌,永远惦记的美味。
历史悠久的和尚头奶酪是八世纪时期,瑞士汝拉山上的一群僧侣发明酿造的一种具有奇特美味口感的奶酪。这种由僧侣发明,刮削方式又类似用剃刀一圈圈削刮僧侣光头,因而得名和尚头奶酪。
和尚头奶酪名称不雅,“姿色”清雅,在‘girolle’上轻轻悠悠旋转削下的和尚头奶酪薄片如同朵朵白兰花苞温文婉约,妩媚纤弱,秀色可餐之态,令人禁不住轻拈一朵入口,酥松如苏式月饼油酥面皮的和尚头奶酪在舌尖缓缓化成细细碎末,脱俗的咸鲜味润润洇濡开来,赋予食者难以言表之味觉享受,世上,唯独和尚头奶酪有这般神力!
和尚头奶酪的fad千千万,我是忠实的一名!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