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菜
堂妹来微信问,一首约德尔唱法的瑞士乡村歌曲提到瑞士奶酪的孔(the eyes of Swiss cheese), 不知奶酪的孔有何作用。
音乐知识贫乏,最初在电影《音乐之声》的“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 ”歌曲中见识了约德尔唱法,至于约德尔唱法与瑞士奶酪有啥关系,一窍不通。
瑞士奶酪倒是每天必食,有孔的,没孔的,大孔的,小孔的,通吃,从没想过为啥有孔? 从没想过有孔,没孔,大孔,小孔的区别。
不由地对瑞士奶酪发生了兴趣。
清茗一杯,草花三枚,负喧季春熙阳,翻阅有关资料,受益颇多。
按照资料: 带孔,也就是有“eyes”的奶酪,产于瑞士埃蒙塔尔地区(Emmental region of Switzerland),得名埃门塔尔( Emmentaler)。
开始都认为奶酪的孔(“eyes”)因一种称为谢尔曼丙酸杆菌的细菌(Propionibacter shermani )吸收消耗乳酸,释放出二氧化碳气泡,在奶酪里形成了一个个eyes(也称为孔)。
2015年,瑞士科学家发现,奶酪的孔(“eyes”)竟是干草中带尘土带菌的小颗粒“作崇”而成。而近10 至15 年,先进密封挤奶机取代传统敞开式挤奶桶,“完全消除了牛奶中微小干草颗粒的存在”,几乎使埃门塔尔( Emmentaler)的“eyes”“濒危灭绝”。
不管怎样,这些孔绝非肺活量巨大,善于约德尔唱法的瑞士山区牧民用阿尔卑斯长号(alphorn)把空气吹进了奶酪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孔。
埃门塔尔( Emmentaler)奶酪制造商通过改变牛奶的温度、牛奶的酸度或车轮的老化时间来控制孔的大小。乳酸释放出二氧化碳的同时又产生了丙酸,使埃蒙塔尔具有独特的,品尝后久久留在舌尖的辛辣味。埃蒙塔尔奶酪的“eye(孔)”越大,其独特的味道也就越醇厚浓郁。
向堂妹转发了这些资料。周五购菜,特地买了一小块Emmentaler。尝后,大失所望,简直味同嚼蜡,哪有“久久留在舌尖的辛辣味”,可能川味火锅吃太多,味蕾已麻木。不过,外国人的辛辣,对一般中国人而言,实属“小儿科”,微不足道,对“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三省人而言,更是天大笑话。
埃门塔尔( Emmentaler)之所以名声大噪,归功于动画片“Tom and Jerry”的猫先生鼠先生,这俩家伙在有大孔小孔的Emmentaler 瑞士奶酪里钻进钻出,结果,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把有孔的Emmentaler称为瑞士奶酪(Swiss cheese),好像瑞士只有这种奶酪,实在胡搞!
瑞士至臻至美的奶酪哪是Emmentaler 奶酪啊?!
谈起瑞士奶酪,不能不谈“瑞士第一锅”——奶酪火锅(Swiss fondue)。
奶酪火锅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处无法考查确准。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 800 年至 725 年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Homer’s epic the Iliad) 中已提到一种将山羊奶酪、葡萄酒和面粉加热融和的佳肴。
早先,曾有人在奶酪火锅里加入鸡蛋。1875 年配方又回到了最原始的做法仅用奶酪和白葡萄酒两种食材,而不再放鸡蛋。这个配方延续至今。
1914年成立的瑞士奶酪联盟(Swiss Cheese Union)将这种配方的奶酪火锅定为瑞士国菜(Swiss national dish),因其为瑞士家宴首选,尤其到了秋风飂飂雪花飘飘的季节,瑞士人一家家团团围坐享受温馨的奶酪火锅宴,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
奶酪火锅宴极为简单,仅一小锅白葡萄酒化融的奶酪,一大盘切成小方块的面包,一碟酸黄瓜,一杯红茶,或白葡萄酒,或其他饮料而已。然而,奶酪火锅却是瑞士人规格最高的待客礼遇。瑞士人设宴,不似国人讲究面子,排场,一定要有八碟冷盘,八道热炒,四样大菜,两汤,两甜食的排场。若严谨内向的瑞士人向你敞开家门,用奶酪火锅家宴款待你,那要恭喜你了,你已荣耀“入选为”他们“自家人”,他们中的一员。 奶酪火锅的简约完美地体现了瑞士人朴实、勤俭、内敛的品格与作风。
不过,这道国菜须遵守的规矩颇多:
按照传统,奶酪火锅应由男主人“掌勺”,女眷只在一旁打理一些side dish,例如拌一大碗沙拉、把面包切成小方块,负责酸黄瓜,腌珍珠洋葱(pickled pearl onions)等泡菜和风干牛肉(bündnerfleisch)等的装盘;
烹饪奶酪火锅也有讲究,先要用切成片的大蒜仔仔细细地搽火锅(一种叫caquelon的陶土锅)内壁和底部,然后倒入白葡萄酒,或樱桃酒(kirsch),再放入奶酪碎末;
烹饪时,以顺时针或八字形的方式搅拌奶酪。如其他人正在搅拌奶酪,不得将面包浸入锅中;
开宴时,面包沾好奶酪,从火锅里取出时,至少旋转 3 次,让多余奶酪回落锅中;
咬过一口的面包不能再浸入火锅;
用面包沾奶酪时,不能让掉进火锅,不然将受各种“处罚”,比如,罚餐后洗碗碟、为众人买酒或各种饮料,罚唱歌,罚亲吻在场的所有人!
当火锅里的奶酪快见底时,要让奶酪慢慢烧干,在锅底结成脆脆的薄片,德语称这片薄奶酪“ Grossmutter(老祖母)”,法语称“La Religieuse(老修女)”。这片奶油香浓郁,葡萄酒馝馞,香脆可口的奶酪薄饼,其实就是奶酪火锅的“锅巴”,是整个火锅之精华。全桌静静地注视掌勺人小心翼翼地将其从锅底一点点铲下,当整片奶酪火锅的“锅巴”完全铲下时,全桌人欢笑着,载歌载舞平分这片薄薄的奶酪火锅“锅巴”。
奶酪火锅也由此成了气氛最热烈欢悦的宴席。怪不得瑞士人说“La fondue crée la bonne humeur(奶酪火锅让人心情愉快)”,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瑞士人称奶酪火锅是“团结之餐(a dish of unity)”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